中国体育报记者 卢苇
成都世运会女子4×50米蹼泳接力决赛现场,第三棒选手跃入水中的瞬间,看台上的欢呼声浪几乎掀翻屋顶。当她带着领先优势率先触壁完成与第四棒的交接时,场边教练攥紧的拳头终于松开——这一棒,许艺川稳稳守住了优势,帮助中国队打破纪录、斩获金牌。这位30多岁的“四朝元老”出水时,眼里的光格外明亮。
与水结缘的故事,要从许艺川13岁那年说起。彼时她还是业余游泳队队员,却意外以蹼泳运动员的身份被选入省队。“当时我还不知道蹼泳是什么样的,只觉得能进省队是天大的幸运。”她笑着回忆。两年后,许艺川在全国青年赛中拿下冠军,教练的悉心培养让她的天赋逐渐显露,也让她第一次意识到:泳池里的每一次划水,都藏着无限可能。
2016年,许艺川听闻2025年成都可能要举办世界运动会,“那时候我就暗下决心,一定要练到在家门口参赛的那天。”这个念头成了她此后近十年坚守的灯塔。
坚守绝非坦途。今年3月,腰部的伤病让她住进医院。“最难的时候,我看着训练馆的天花板问自己何必这么拼。”但每次想到未完成的目标,许艺川又会默默系上脚蹼。“现在回头看,能安全参赛就已经很棒了,没想到还能拿两块金牌。”说这话时,她眼里闪着泪光。
许艺川坚守的不仅是个人的梦想,更是一个小众项目的希望。蹼泳作为非奥项目,关注度远不及游泳,她坦言,项目的普及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推广,而她能做的,就是用成绩让更多人看到蹼泳的魅力。“我们想证明,非奥项目也有‘梦之队’。”许艺川说。
作为“四朝元老”,许艺川的肩上还扛着传承的责任。训练时,她会把多年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师弟师妹们:“比赛时别紧张,发挥出训练水平就好。”她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如何与年龄和伤病共处。“老将的优势是经验,重点是在不受伤的前提下保持状态。”这份清醒,让她在第三棒的关键位置上,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发挥。
主场作战,许艺川的心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动。“主场比赛肯定想要取得一个好成绩,成都的观众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,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,我就特别想哭。”当国歌响彻场馆,那些在泳池里泡皱的皮肤、训练后酸痛的肌肉、受伤时流过的眼泪,此刻都化作了嘴角的笑容。
对许艺川而言,成都世运会的金牌不是终点。只要身体允许,她还想继续游下去。因为热爱,所以坚守;因为坚守,所以闪光。这个在小众项目里默默耕耘的老将,用多年的执着证明:真正的体育精神,从来不止于金牌,更在于对热爱的不离不弃,对梦想的一往无前。
(成都8月12日电)
传金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